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李昇(传)《货郎图》,绢本设色,长二十七厘米,宽二十厘米。主体绘四个货商装扮的人物在河边树下乘凉歇脚的场景。从画面结构来看,人物分为两组,左侧两人及右侧靠向观者的一人呈蹲坐态,手执杯盏,正作交谈;右侧距观者较远的一人呈站立姿态,右手持一把蒲扇,左手扶货架,回头观望正在交谈中的三人,似乎正在一边烧水一边倾听三人对话。四人周围有五个架状货架,担中所装为瓷器茶具。画心右侧中下部有“李昇”字样落款,下有印章三方,印文漫漶不可辨。画心左侧另裱跋文一段,释文如下:“前蜀李锦奴,成都人,弱冠生知,不从师授,善人物,创一家之妙,有小李将军之称,其幽闻与右丞为也。咸丰壬子秋八月重装于终南山馆。”钤“终南管领”印一方、“瓶禅”印一方、“华亭张诗昇家珍藏”印一方。
前蜀 李昇(传) 货郎图 27cm×20cm 故宫博物院藏
这段跋文与《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以及《宣和画谱》中对李昇的记载颇为相似,据《益州名画录》记载 :“李昇者,成都人也。小字锦奴,年才弱冠,志攻山水,天纵生知,不从师学。初得张藻员外山水一轴,玩之数日,云:「未尽妙矣。」遂出意写蜀境山川平远,心思造化,意出先贤。数年之中,创成一家之能,俱尽山水之妙。每含毫就素,必有新奇……明皇朝有李将军擅名山水,蜀人皆呼昇为小李将军,盖其艺相匹尔。”
从跋文所载来看,张诗舲本人当认为这幅画为前蜀李昇真迹。由于张诗舲没有自己收藏书画的著录笔记,仅有一本《铜鼓斋论画集》行于世,此书是对十余本清人书画论著的整理,故他称此画作者为前蜀李昇的具体依据也难以从其本人所写的文字中考证。
李昇本人可靠真迹世已不存,据《宣和画谱》中有关“人有得其(李昇)画者,往往误称王右丞”的记载,以及《宣和画谱》中对御府所藏李昇作品题材的记录,还有此画残印与徐邦达在《古今画鉴定概论》中对钤印位置论述之间的关联等辅助信息来看,此画称之为李昇真迹有所疑问。但本文目的并非辨其真伪,故此处不再赘述。
引起笔者兴趣的是有关绘画的几个小问题。首先是定名。此图定名“货郎图”,但就目前所能见到的“货郎图”或含有“货郎”形象的作品来看,货郎身边或有孩童围观,或本身就在市井街巷之中,而李昇(传)这幅作品描绘的环境却是城外的河边树下,没有周边人物或环境的衬托,何以显示画中人物为货郎?
其次是货担形象。五代至宋时出行所使用的货担,在绘画中多表现为包裹状,或是方整密封状,这些特征明显与李昇(传)《货郎图》中的货担不同。画中博古架一般的货担看起来既不便于携带又不安全,显然不符合货郎这个身份。
李昇(传)《货郎图》中的跋文和钤印
第三是货郎的称谓。之所以称其为“货郎”,原因之一正是“百物杂陈”。而在这幅画中,货架上的货物种类却非常单一,除了瓷器外并没有别的可供出售的货物。
从上述几点来看,画面的结构与“货郎”的定名很难契合起来:画中四人所处的环境、所使用的器具看似是互相矛盾的。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这个场景是如何发生的?
面对这个新问题,在作者断代方面仍存在许多疑点的李昇(传)《货郎图》不能很好地给出答复。但从人物、物品及背景画法来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传为刘松年所作的《斗茶图》与李昇(传)的《货郎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它或可为解开这个谜团提供更多的信息。
交易规则说明